在民族村寨的整村连片保护和借助上,贵州黔东南州是走在全国前列的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,贵州就开始借助民族村寨进步旅游业,获得了推进农民脱贫致富的全国性经验,同时保护了一批古老的民族村寨。
黔东南州作为集中保护借助民族村寨的一大片区,所获得成绩与经验具备“中国特点”,也富有“世界意义”。
其一,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道路。它们把民族村寨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加以借助,不论是起步时间之早、连片规模之大,还是综合借助方法之多、脱贫致富人数之众,都在全国具备典型意义。
其二,培育了乡村旅游业态。它们把民族村寨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借助,培育了一大量以民族村寨为特点的乡村旅游业态,取得了很多中外游客的好评,成为贵州旅游商品系列的一大支柱,在全国也树立了开发借助生活性资源的成功经验。
其三,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。它们通过民族村寨的保护借助,进步起具备地域特点的民族文化旅游,当地居民在持续的旅游收益中,提升了民族文化自尊,增强了“非遗”传承的自觉性,向海内外传播了民族文化。
其四,持续保护了民族村寨。它们借助民族村寨进步旅游,在城镇化、现代化的征途上,确保了农民“离土不离乡”,既能享受经济社会进步成就,又愈加珍视和保护世居家园,让民族村寨走入持续保护的道路。
目前,民族村寨及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,马上跨入一个历史新年代。在这一新形势下,民族村寨的保护与借助也面临新任务:一是旅游扶贫已进入“精确期”,精确到户到人的原则,对扶贫方法提出很多新需要;二是旅游扶贫已经临近“终点期”,到2020年马上全方位达成脱贫,民族村寨的保护与借助成为一个新课题;三是伴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的不断提升,旅游扶贫将不只要解决经济贫困,还要促进人的全方位进步,即“扶贫”与“扶智”两手抓。
在目前的形势下,保护与合理的利用民族村寨,达成旅游精确扶贫和民族文化弘扬,需要重点抓好下列什么时间:
1、摸清底数,精确施策。这是确保扶贫精确的基础和首要条件。要通过深入村寨调查,摸清具体状况,进行建卡立档,找准致贫缘由,确保因户施策。要针对每户每个人的近况,找到人尽其能的空间,推行针对性帮扶手段,确保贫困户真的受益。
2、农田入股,多途受益。到今天依然贫困的少数民族兄弟,多数是有特殊的致贫缘由,常见存在劳动和存活技能较弱的问题,在市场角逐中很难胜出。借鉴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,可以采取土地入股、多元扶持、尽可能就业的方法,使如此的贫困家庭成员可以有多种途径的收入。
3、整体搬迁,保护生态。对居住偏远而分散的居民,可采取集中搬迁安置的方法,加快改变供水、通电、通路等公共服务,降低自然环境原因致贫的影响。同时,对集中搬迁后的村落和民居,要打造好周围生态环境,传承好民族文化生态。
4、加大培训,增强技能。精确扶贫的对象,无论是常识和文化,还是技能与素质,更需要加以培训和提高。要依据所将从事的职位工作,进行实用性的培训,明确职位需要和工作纪律,使之尽快适应工作。
5、文化自觉,弘扬传承。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之根,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”。保护和借助民族村寨拓展旅游的目的,就是为了走出一条可持续的民族文化保护的道路。为了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传承与弘扬,必须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自尊,坚守出色传统文化生活方法,认真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,自觉抵御外来文化、现代文化的冲击,让民族文化在历史进步的长河中,不断得以发扬光大,而不是成为民族的历史记忆。